下半年医改这么干!

发布时间:2023-08-15阅读量:982

支持药品研发创新、振兴中医药、推动分级诊疗……近日,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用20项具体任务厘清今年下半年医改重点。

 

业内人士表示,在新政策下,基层诊疗机构、创新药企业或将迎来新风口。△ 图为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万安镇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在为患者配药 (图片由CNSPHOTO提供)

 

 

1.构建就医、诊疗新格局

 

国家卫健委指出,下一步深化医改的重点是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

 

“看大病不用长途跋涉去大医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是这轮医改工作最关注的方面。” 在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的李丽(化名)看来,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未来除了加强市、县医院的联动外,还需加强互联网医疗建设。

 

任务中提出,聚焦重点病种和专科,布局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缩小地市重点疾病诊疗水平与省会城市的差距。同时,加大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力度,持续推进县级医院专科建设,补齐短板弱项。2022年,全国87.71%的县级医院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

 

国家卫健委相关工作人员解读称,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累计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过3万家;在开展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方面,目前,全国组建各种形式医疗联合体1.5万个,通过区域优质资源整合共享,为同质化医疗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2022年双向转诊达到2984.7万人次,双向转诊结构得到优化。

 

互联网诊疗和远程医疗服务也是构建就医诊疗新格局的关键。任务中指出,要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在城乡社区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常务副会长高毅表示,互联网医疗有很多优点:首先,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小病的诊疗,大病、中病首诊前的咨询,大、中病病后的健康管理,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加以解决,提高便利性,降低患者就医的时间成本。第二,互联网医疗会促进新医改的推进,把医生从医院中解放出来。第三,促进处方的外流。

 

2.让群众用好药、用得起药

 

 

促进新药研发和健全药品价格体系始终是医改的焦点。任务提出,支持药品研发创新。明确医药产业链短板和支持重点,引导支持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提升医药产业链配套水平和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推进优先审评审批工作。健全新药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发布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和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同时,要常态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自实施带量采购政策以来,通过药品、药械集中采购,我国集采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的集采平均降价超过80%,累计节约费用在3000亿元左右。在降价的同时,集采兑现了带量的承诺,群众使用原研药和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的比例超过90%,使高质量药品的可及性大幅提升。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协和学院国际商学系主任韦樟清表示,开展药品价格谈判有助于减轻患者用药负担。药品价格谈判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降低专利药、独家生产药品等药品的价格,进而直接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增强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可负担性。药品生产企业可以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药品的研发上,同时药企只有生产出“物廉价美”的药品,才能在谈判中获胜,这就倒逼药企注重产品研发。可以预见,未来集采将以500个品种为中心,快速扩散,辐射到目前临床在用的全部品种,做到应采尽采。

 

在新一轮医改政策推动下,国产创新药有望迎来利好局面。方正证券认为,从产业升级的角度看,自创新药国家医保谈判常态化以来,参与医保谈判的70个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药品有66个谈判成功,成功率达到94%。国家医保对新药的支出从2019年的59.4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81.89亿元,增长7.1倍,新上市国产创新药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放量。

 

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也认为,医保范围内药品价格普遍下调,医药板块中拥有定价权和“国家一类新药”的研发型药企不会受太大影响,而制造型药企则会出现大规模并购重组,随着毛利的下降,规模增长是唯一出路。

 

3.中医药产业振兴成重点任务

 

 

任务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和老年医学科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和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推进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研发,加快关键信息考证发布及新药审批。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国强认为,中医药研究要充分应用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院所联合研究。在中医药研究中,物质基础、作用机理、临床定位这三方面都要明确清晰。中医药研究要做到生物与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结合,应用和开发针对某种疾病的生物模型。另外,还要不断发现及尝试新技术与新方法。

 

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也提出,要建设高水平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肾内科主任、教授占永立认为,中医药创新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无论是对中医药产品的二次加工还是研发创新药,都要把握准研发方向,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中医药产业发展,并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科技创新。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多家中药上市企业业绩向好,在政策支持下,中药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红利期。

来源:《中国商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160
982
我有话说:
0 / 5000
所有评论(0条)
最新最热
  • 1
前往
关注我们
精英荟医生招聘
官方公众号
精英荟医生招聘
官方小程序
资讯动态
MORE+
1
173家医院升为三级!揭秘医院等级评审重点与痛点
2
苗建亭教授:老年性痴呆症的预防和治疗
3
李x教授,谁不想全民免费医疗?
4
《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
5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5个原因
6
全球超170个新药研发加速,突破性疗法助力乙肝治愈
7
准爸妈须知!出现这些情况不易备孕!兰州天伦生殖不孕症医院科普
8
儿童感统失调表现及科室就诊指南
9
秋意渐浓,警惕‘秋老虎’对心脏的潜在威胁
10
关于做好2024年中国医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
11
公立医院再次被要求「过紧日子」,仍需探索下一步怎么走?
12
糖尿病、脂肪肝比肝炎、肝硬化更易罹肝癌?
13
公立医院再次被要求「过紧日子」,仍需探索下一步怎么走?
14
【老年心理】高龄老人的嗅觉、味觉、温度觉、触觉
15
政策红利叠加需求激增,“康养+疗愈”模式成银发文旅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