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招聘考试:中医中医内科学考点汇总
中医内科学中有很多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比较不容易记住的考点,中公教育的老师们为大家整理出了考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多加复习。
1、咳嗽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或伴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风寒袭肺之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稀色白,并伴鼻塞,流清涕,肢体酸楚,或有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选方为三拗汤合止嗽散
2、喘即气喘、喘息。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主症的病证。
3、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并有咳吐腥臭浊痰,甚至兼有脓血为主症。
4、哮病的虚哮证表现为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频,甚至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咳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见质黏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见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脉沉细或细数。治法宜补肺纳肾,降气化痰,方剂首选平喘固本汤加减。
5、实喘的风寒壅肺证表现为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稀薄兼见泡沫,色白质黏,头痛,恶寒,或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且滑,脉浮紧。治宜宣肺散寒,选方为麻黄汤合华盖散。
6、肺痈成痈期主要为邪热壅肺,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蕴酿成痈所致,临床表现为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而壮热,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现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躁;舌苔黄腻,脉滑数。治法为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7、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损性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肺痨的证型见于肺阴虚,气阴两虚,虚火灼肺,阴阳两虚。
8、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病证。病情轻者为惊悸,病情重者为怔忡。其病因为体虚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药食不当。病机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9、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病机为心脉痹阻,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10、不寐亦称失眠,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辨证要点为首辨虚实,次辨病位。治疗原则为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11、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由于受邪之脏腑经络不同,头痛之部位亦不同。因此辨头痛部位:太阳头痛,痛在脑后,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处;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厥阴头痛,多在颠顶部位,或连目系;太阴、少阴头痛多以全头疼痛为主。
12、肝阳头痛的临床表现为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潜阳息风,选方为天麻钩藤饮。
13、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言语謇涩为主症的病证。可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
14、便秘主要是由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等,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致使邪滞胃肠、壅塞不通;肠失温润,推动无力,糟粕内停,大便排出困难,发为便秘。便秘病位主要在大肠,涉及脾、胃、肺、肝、肾等多个脏腑,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
15、闭证表现为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16、脱证表现为口开目合,手撒肢冷,二便自遗,肢体软瘫等。脱证固然表现为呼吸低微,但闭证不一定表现为呼吸气粗,因为闭证分为阳闭与阴闭,阴闭者亦可表现为呼吸低微。
17、胃痛应首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实者表现为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虚者表现为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一般初病在气,久病在血。因此治疗原则为理气和胃止痛。
18、胃痞,又称胃痞,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发生原因为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脾胃亏虚等。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为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
19、呃逆的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气逆动膈,因此呃逆的基本治法为和胃降逆止呃。
20、泄泻肝气乘脾证是指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失健运。临床表现为腹痛泄泻,泻后痛减,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而作,素有胸胁胀闷,暧气食少,舌淡红,脉弦。治宜抑肝扶脾。选方为痛泻要方加减。
文章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