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梅西的“腹股沟受伤”是什么?为什么腹股沟拉伤很难短期恢复?

发布时间:2024-02-27阅读量:395

2月7日晚间,梅西在日本举行的足球友谊赛上,第60分钟替补上场。梅西的腹股沟伤情引发球迷、网友的高度关注。那么困扰梅西的“腹股沟拉伤”,到底是什么?


困扰梅西的“腹股沟拉伤”是什么?


对于很多运动员、体育生或者球迷来说,“腹股沟拉伤”并不陌生。很多运动员都经历过,包括足球运动员、篮球运动员、短跑运动员、游泳运动员等。而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在锻炼、运动过程中出现腹股沟拉伤。


到底什么是腹股沟拉伤?腹股沟拉伤是在运动过程中腹股沟区过度的外展、扭转、变向、旋转运动,使大腿内侧的内收肌群或其肌腱的过度伸展或撕裂。比如篮球运动员詹姆斯、保罗等人都有受过腹股沟拉伤的经历。


其实腹股沟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在运动医学上其实主要就是指大腿内收肌肉, 也不是一块单一的肌肉,而是指大腿内收功能的肌群。很多人的腹股沟区域疼痛是出现在运动之后,特别是一些快速移动或者变向运动后,感觉像是拉扯到了一样,那很有可能就是“内收肌拉伤”。


轻微的拉伤会使肌肉超出正常运动范围,而严重的拉伤会撕裂肌纤维,甚至导致肌肉完全撕裂,这时会出现疼痛、肿胀、瘀血等。严重的腹股沟拉伤还会出现:走路困难、坐着或休息时疼痛、晚上睡觉疼痛。


腹股沟拉伤很难短期恢复


腹股沟部损伤很难短期恢复,一般根据受伤等级不同,恢复时间也不同。通常腹股沟拉伤被分为三级(或三度):


I级腹股沟拉伤:轻度不适,通常不会限制活动;恢复时间2-3周。


II级腹股沟拉伤:中度不适,可限制跑步和跳跃等活动的能力,也可能伴有中度肿胀和淤青;恢复时间2-3个月。


III级腹股沟拉伤:严重损伤,可导致走路困难、坐着或休息时疼痛、晚上睡觉。腹股沟有肿胀和明显的淤青,有些甚至需要手术;恢复时间4个月或更久。


一位曾在中超球队提供医疗服务的专业队医2月7日晚在上游新闻采访时表示:“腹股沟拉伤的确是比较麻烦的伤情,不过并非一旦腹股沟拉伤就无法上场,要视伤情而定。一般来说一度(级)拉伤是可以上场的,但是需要打封闭,这对球员来说是有很大风险的,可能会造成伤情加重,一般只有打重要的比赛才会这么做;如果是腹股沟二度以上的拉伤,那是无法登场比赛的。”


“这个除了表面症状外,还要通过超声检查或核磁共振才能认定。一般球员能否上场,取决于队医的建议和教练的安排。当然,像梅西这样的球员,肯定他的意愿也很重要。”该队医表示。


万一腹股沟拉伤,该怎么处理?


我们普通人在日常锻炼、运动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腹股沟拉伤,比如:在短跑或快速改变方向时,或者在腿快速运动期间抵抗阻力,踢球过度拉伸肌肉,武术高踢腿也会导致内收肌撕裂。


万一腹股沟拉伤了该怎么处理?段力军医生介绍,要做好这几点:


1. 让腹股沟肌肉休息并避免引起疼痛的动作和活动。


2.一般在拉伤发生后的48小时内属于急性期。这个阶段主要以冰敷和休息为主,以避免再度伤害、缓解疼痛。


3. 冰敷腹股沟区域。可将凝胶冰袋、冰袋或装有冷冻蔬菜的袋子放在疼痛区域,一次15分钟,每1-2小时一次,并在冰(或其他冰冷物品)和皮肤间放一块薄毛巾。损伤后应使用冰块(或其他冰冷物体)冰敷至少6个小时。一些发现,在损伤后长达2日内进行冰敷都有帮助。


运动时防止腹股沟拉伤,


记住5点


腹股沟拉伤主要通过加强热身运动、肌肉伸展性及力量性练习进行预防。


1. 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热身。可做一些针对内收肌群和关节的专门性热身。


2. 在锻炼和运动时要循序渐进。运动刚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运动强度应逐渐提高。


3. 运动时要加强对腹股沟的保护,可穿着紧身运动衣。除了寒冷天气保暖透气外,对大腿肌肉有一定包裹性,防止拉伤。


4. 腹股沟处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调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5. 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增加下肢内收肌群的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来源:健康时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160
395
我有话说:
0 / 5000
所有评论(0条)
最新最热
  • 1
前往
关注我们
精英荟医生招聘
官方公众号
精英荟医生招聘
官方小程序
资讯动态
MORE+
1
173家医院升为三级!揭秘医院等级评审重点与痛点
2
苗建亭教授:老年性痴呆症的预防和治疗
3
李x教授,谁不想全民免费医疗?
4
《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
5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5个原因
6
全球超170个新药研发加速,突破性疗法助力乙肝治愈
7
准爸妈须知!出现这些情况不易备孕!兰州天伦生殖不孕症医院科普
8
儿童感统失调表现及科室就诊指南
9
秋意渐浓,警惕‘秋老虎’对心脏的潜在威胁
10
关于做好2024年中国医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
11
公立医院再次被要求「过紧日子」,仍需探索下一步怎么走?
12
糖尿病、脂肪肝比肝炎、肝硬化更易罹肝癌?
13
公立医院再次被要求「过紧日子」,仍需探索下一步怎么走?
14
【老年心理】高龄老人的嗅觉、味觉、温度觉、触觉
15
政策红利叠加需求激增,“康养+疗愈”模式成银发文旅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