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千金难买老来瘦,真的是越瘦越好?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397 篇文章
上周门诊来了一位特别瘦小的老人,全身多处疼痛,当时考虑骨质疏松性疼痛,进行骨密度检查,结果显示重度骨质疏松,而且骨质疏松程度重于同龄人。追问病史,患者近两年来走路慢,反应迟缓,容易跌倒,我向患者及家属交待,老人存在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患者及家属均表示骨质疏松症经常听说,肌少症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与骨质疏松有关系吗?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很多人都不熟悉,临床上把它称为"骨骼肌衰老"或"少肌症",指的就是由衰老引起的骨骼肌质量下降和肌力减退。它是一种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的肌肉质量、力量和功能下降的衰老综合征,持续骨骼肌量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症。
有什么表现?
1.平地走路缓慢。
一般30岁左右的健康成年人,走路的速度大约是每秒1.1~1.5公尺,但肌少症患者因为大腿肌肉力量下降,导致走路每秒速度不到0.8公尺。
2.体重减轻
如果没有刻意减重,但6个月内体重下降5%,要引起重视。
3.手部握力下降
肌肉流失导致拿东西的时候变得很难,手握力下降,比如提不动开水壶倒水、拧不开瓶盖、毛巾拧不干等。
4.行动不便
从走路缓慢,有的人甚至连起身都很困难。因为大腿的肌肉无法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必须依靠别人搀扶,或是借助扶手才能起来,而且无法上下楼梯,因为单脚无法支撑。
5.容易反覆跌倒
连平地走路都会跌倒,而且是无法控制的,1年内连续跌倒2次以上,到这个阶段,肌少症已经比较严重。
肌少症有哪些危害?
肌少症致跌倒和骨折风险增加,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并与心脏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和认知障碍相关; 可以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失调、生活质量下降,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或长期需要别人照料,死亡风险增加。肌少症增加了住院风险,提高了住院期间的护理成本,增加了住院费用。
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系吗?
研究发现,肌量是重要的影响骨密度、骨强度及骨质疏松发病的因素。
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是密切相关的退行性疾病。肌量下降将导致并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而骨骼强度降低也将促使肌肉形态的萎缩和功能退化。有学者将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合称为“代谢综合征”或“活动障碍综合征”。研究发现:与非肌少症患者相比,肌少症患者同时患有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高近4倍。
如何防治?
目前临床上没有以肌少症为适应症的药物,2014年《肌少症共识》指出部分临床药物如同化激素、活性维生素D、生长激素等可能使肌肉获益。根据《中国老年患者营养支持专家共识-肌肉减少症营养支持》,应该每日补充维生素D700~1000IU,维持血清25(OH)D>50nmol/L,改善骨骼肌功能,降低老年人骨折风险。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是防治骨骼肌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
加强营养 避免纯素食,要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可以预防并缓解肌肉减少。
保持运动,采取适当的抗阻训练可提高肌肉力量,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建议,要提高肌力和肌耐力,每周完成2-3次力量训练,每次至少每组8-12次最大重复运动。50-60岁才开始力量训练的人和虚弱的个体可以采用略低的负荷,以最大重复次数为10-15次的负荷为宜。建议走出户外运动起来,每日运动不少于半小时为宜。
肠道微生态的变化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骨骼肌功能,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也是治疗肌少症的新的方向。
水疗、全身振动和功能性电刺激等物理治疗对促进肌肉康复有一定作用。
作者: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骨科
郭树章主任医师
来源 | 科普中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