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毅讯| EHJ:支架内再狭窄球囊、药物球囊和药物洗脱支架的10年疗效比较
支架内再狭窄是冠脉介入手术相关问题之一。既往我们多采用球囊扩张或再次植入支架来处理,近年来,随着药物球囊的问世,药物球囊治疗成为了处理支架内再狭窄问题的首选方案。然而,目前大多数临床研究都是基于3年内的随访数据的分析,而缺乏更长随访期的临床证据。近期,Eur Heart J杂志发表了ISAR-DESIRE 3研究的10年随访比较研究,深入探讨了这一话题。
研究者入组了ISAR-DESIRE 3试验的患者,随机分配到普通球囊治疗PB、药物球囊治疗PCB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PES,并进行了延长随访至术后10年。主要终点是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栓形成或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重要次要安全性终点是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或靶病变血栓形成的复合终点。重要次要疗效终点是靶病变血运重建。
研究结果发现:共有402名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500个病灶)被随机分配到球囊PB组(134名患者,160个病灶)、药物球囊PCB组(137名患者,172个病灶)和药物洗脱支架PES组(131名患者,168个病灶)。治疗组之间的临床随访时间没有显着差异 [PB, 9.62 (4.50-10.02) 年;PCB,10.01(5.72-10.02)年;PES,9.08(3.14-10.02)年;P=0.3]。10随访时,主要复合终点发生在PB组的90名患者 (72.0%)、PCB组的70名患者 (55.9%) 和PES组的72名患者 (62.4%) 中(P<0.001)。PCB和PES之间两两比较无显着差异 [多重调整后的P=0.610;Cox:HR=1.10,95% CI 0.79-1.52]。重要次要安全性终点发生在PB组的39名患者 (34.1%)、PCB组的39名患者 (34.0%) 和PES 组的42名患者 (40.0%) 中(P=0.564)。PB组的71名患者 (58.0%)、PCB组的55名患者 (43.9%) 和PES组的42名患者 (38.6%) 发生了靶病变血运重建 (P<0.0001)。PES和PCB之间两两比较无显着差异(多重调整的P=0.282;Cox:HR=0.81,95% CI 0.54-1.21)。在landmark分析中,与PCB相比,在PCI后5年内观察到与PES相关的死亡和心源性死亡更多,尽管在调整多重性后10年差异并不显著。
“毅讯点评”
本研究以RCT研究的10年延长随访数据分析提示:处理支架内再狭窄病变,药物球囊和药物支架治疗均显著优于单纯球囊扩张,且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然而,5年内随访数据显示,药物球囊治疗似乎优于药物支架,但10年随访资料不支持该结果,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本研究属于RCT研究的延长随访分析,可能存在药物治疗更改、患者管理和失访等诸多存在偏移的可能,但仍然给予我们一定临床治疗的提示。
参考文献: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807512/
作者简介
张毅,FACC,FESC,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研究员、副教授、博导;CCI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委;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来源 | 健康界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1

